環保新聞
在博羅縣柏塘鎮平南村,有18座種滿各種綠色花卉植物的漂亮“小花園”,成為村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說的話,一般人可能都不知道,這些圍有白木柵欄、占地僅數平方米的“小花園”,居然是村中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的地方。
類似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惠州至目前已建了515座。近日,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暨珠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惠州在會上作交流發言,有關工作經驗特別是農村污水處理做法獲得好評。
為保護一條江立一部法
“作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惠州大力開展河涌、湖泊等水環境整治,投入‘三個100億元’整治河涌,并為保護一條江立一部法?!睋葜菔协h保局局長黃水祥介紹,近年來,惠州牢固樹立治水為民理念,把治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大力推進治水工程。
據了解,惠州的河涌整治計劃,包括投入100億元整治市區14條河涌、投入100億元推動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整治、投入100億元整治鄉鎮河涌。目前,整治任務正按計劃推進,部分河涌黑臭現象基本消除,水質得到明顯改善?;葜莅丫G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堅持走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并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而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是惠州擁有地方立法權后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規。為一條江,立一部法,這背后是惠州這座城市對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守。
該條例明確提出,為保護母親河東江及其重要支流西枝江,用法治紅線守住生態底線。建立西枝江水系健康評估基本指標體系,定期對西枝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大中型水庫等重要水體組織開展健康評估,制訂保護、整治、修復、管理的目標和對策。此外條例還提出設立生態保護補償專項資金,提高上游地區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等。
18個人工濕地
18座微型花園
在博羅縣柏塘鎮平南村,有18座種滿各種綠色花卉植物的漂亮“小花園”。村民的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溝渠排進分散式微型人工濕地,經過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等過濾凈化后由濁變清,變成一汪清水流出。每一個人工濕地就是一座漂亮的微型花園,每家每戶房子邊上還修建有生態溝渠,水邊也栽植有紅花樹、美人蕉等植物。
“工程總投資約200萬元,處理后的污水還能澆灌農田,實現了農村污水的資源化利用?!睋┕し綇V東千秋偉業環??萍加邢薰究偨浝睚R東升介紹,根據村民居住分布特點及地勢狀況,平南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采取分散建設模式,并采用“分散式微型人工濕地+生態溝”治理技術,將農戶產生的生活污水引入濕地處理池進行凈化處理,美化與治污相結合,確保村莊美麗整潔。
據了解,近年惠州拓寬渠道,加大投入“美麗鄉村·清水治污”活動。其中,市環保局爭取中央資金4 .2億元和省級資金近1億元,用于惠州河涌污染整治、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和鎮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建設?;葜菔形瘯涥愞韧饲霸硎?,龍門縣光正村、博羅縣平南村等地農村小濕地清水治污模式,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
明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
處理設施全覆蓋
黃水祥說,近兩年,惠州通過實施“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清水治污·綠滿家園”三大行動,農村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今年重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距離鄉鎮污水處理廠較近村莊,要求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規模較大、人口較多村莊,要求建設一體化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居住分散村莊,要求結合當地條件建設小型人工濕地、無動力處理設施。
惠州市財政實施水環境生態補償,對水質達標或改善的四個縣(區)給予資金獎勵。全市新建成鎮級污水處理廠8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萬噸/日;建成515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力爭到2017年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同時,深入實施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則對79條農村河道和城市黑臭水體,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多種措施實施整治。此外,強化農村地區污染源整治,保持非法畜禽養殖業清理高壓態勢,防止反彈回潮,確保禁養區內“零養殖”。